什么情况下有可能造成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49小飞
33
回复
我来回复-
经营者对商品进行片面的宣传或者对比,将科学未定论的观点当作定论用于商品宣传,或者采用歧义性语言或其他引人误解方式进行商品宣传都有可能造成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夸张宣传不足以造成公众误解的情况则不属于该行为。人民法院在认定该行为时需要考虑一些因素,如日常生活经验、公众的一般注意力、发生误解的事实以及被宣传对象的实际情况等。
2年前 0条评论
相关问题
-
近年来我国对于法律方面做了哪些调整?
2年前 0 30
-
反不正当竞争法司法具体规定有哪些?
3年前 0 35
-
知名商品有哪些认定标准?
3年前 0 29
-
商家可以使用相似的名称、包装和装潢吗?
2年前 0 33
-
什么样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被认定为特有的?
2年前 0 27
-
商家可以使用装潢来进行广告宣传吗?
2年前 0 25
-
有哪些情况不属于不为公众所知悉?
3年前 0 30
-
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关于商业秘密保护的哪些规定?
3年前 0 30
-
什么情况下可以认定某条商业信息已经公开?
3年前 0 27
-
什么情况下可以认定保密措施得到了采取?
2年前 0 35
-
反不正当竞争法如何确定商业秘密的损失赔偿额?
2年前 0 28
-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何种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3年前 0 24
-
在什么情况下,基层人民法院可以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第一审案件?
2年前 0 25
-
反不正当竞争法司法的实施目的是什么?
3年前 0 33
-
你认为作为经济人该如何对待反不正当竞争法?
2年前 0 29
-
经营者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及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如何处理?
3年前 0 31
-
什么是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2年前 0 21
-
哪些人会被认为是虚假宣传行为的主体?
3年前 0 32